如何對待中西方文化,糾纏著近當代知識分子的頭腦和步伐。我們什么時候才真正具備現代文明世界一員的自信,強壯得既不怕自己的傳統,也不怕外來的文化,對兩者都泰然處之呢?
百年中國的主題是富強。為求富強,人們到西方尋找真理。但人們把真理僅僅當作了工具,對于任何精神事物唯求其功用而忽視其本身的價值。因此,百年來,無論怎樣引進西學和檢討傳統,國人對于作為西學核心的精神之神圣價值和學術之獨立品格的觀念依然陌生,中國文化的實用傳統依然根深蒂固。在我看來,如果在這方面不能醒悟,中國人的精神素質便永遠不會有根本的改觀,中國也就永遠出不了世界級的文化巨人。
無論東西方,自古以來都有圣哲及后繼者思考著人類某些具有永久性的根本問題,他們的思想對于一切民族一切時代的人都會有啟示意義。西方的先覺者在反省中常常注意到了東方傳統的長處,正表明了他們的立足點不是狹隘的民族性,而是人類性。
我們看待中西方文化的關系,需要有一種平常心,有一種不假思索就喜歡和接納一切好東西的健康本能。在此前提下,才能用一種開闊的人類眼光來看待東西方文化之異同。一切關于東西方文化之優(yōu)劣的談論都是非文化、偽文化性質的。民族文化與其說是一個文化概念,不如說是一個政治概念。在我眼里,無論東方還是西方,文化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必定是共通的,在本質上是沒有國籍的,是屬于全人類的。既不相信全盤西化,也不相信儒學復興,并且也不相信可以人為地造就一種東西合璧普遍適用的新文化新人生觀。因而,當務之急不是制訂救世的方案,而是啟迪自救的覺悟,不是建立統一的價值體系,而是鼓勵多元精神價值的真誠追求。
常常聽人嘆息:“中國為什么出不了大思想家?什么時候我們才有自己的世界級大思想家?”我答道:難道這很重要嗎?按照國別選擇思想家的人,真正看重的不是思想,而是民族的虛榮。人們常常又嘆息:“中國為何產生不了大哲學家?”據我看,原因很可能在于我們的文化傳統的實用品格,對純粹的精神性事業(yè)不重視、不支持。一切偉大的精神創(chuàng)造的前提是把精神價值本身看得至高無上。
真正的學術應該是:把玩國故,能通宇宙之至妙,人生之精髓,啟迪天下人心扉;治理西學,能體悟和理解。創(chuàng)新而不靠移花接木,搬弄新術語,首先要在學術上有根,然后才能開出自己的花朵。
(有刪節(jié))
5.下列關于“東西方文化”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西方文化的核心追求是精神之神圣價值和學術之獨立品格,中國文化追求實用,不具備獨立品格,也不注重精神價值。
B.東西方文化,對于一切民族一切時代的人都會有啟示意義,并且具有永久性和人類性。
C.東西方文化之間沒有優(yōu)劣之分,其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必定是共通的,也是整個人類共有的。
D.如何對待東西方文化,一直以來都困繞著中國的知識分子,因此,中國在世界文明中顯得不自信。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中國人的精神素質要得到根本改觀,中國要出現世界級的文化巨人,就必須認識到中國文化的實用傳統的弊端。
B.中國文化對純粹的精神事業(yè)不重視,不支持,因而中國產生不了大的哲學家,實現不了精神創(chuàng)造。
C.真正的學術應該立足本民族,研究世界和人生,啟發(fā)全人類;研究西方文化,要體悟理解,不搬弄術語。
D.在對待和研究中西方文化時,固守或否定傳統文化,全盤吸收或排斥西方文化的思想和行為都是不對的。
7.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方先賢關注東方文化,是因為東方文化也關注了人類永久性的問題,人類的才是世界的。
B.作者認為,應該追求多元精神價值,吸納一切優(yōu)秀的東西,啟迪自救的覺悟,用不著建立統一的價值體系。
C.對待東西方文化的異同,不要大驚小怪,要有平常心,要有開闊的眼光,不要簡單談論東西方文化的優(yōu)劣。
D.人為地將東西方文化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新文化,在作者看來是不可能的,只有堅持自己民族的文化,才會有自己的成果。
參考答案:
5.C(A.“不具備獨立品格,也不注重精神價值”錯,無中生有。B.原文是“文化中最有價值的東西必定是共通的,在本質上是沒有國籍的,是屬于全人類的”,擴大了概念外延。D.答非所問;“一直以來”錯,原文是“近當代”;強加因果。)
6.B(原文為“原因很可能在于我們的文化傳統的實用品格”。)
7.B(“建立統一的價值體系”只是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