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8)(字跡)細小得像蚊子腳,一勾一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9)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然不滿一寸 。(10)原來是挑選桃核中又長又窄的雕刻成的。7、核舟 長不盈寸 大蘇泛赤壁 空間 正 背 中間 船頭 船尾 8、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技亦靈怪矣哉
【課內(nèi)探究案】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 罔不\因勢象形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 其人\視端\容寂 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2、略 3、核舟是“徑寸之木”, 核舟上能“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核舟上發(fā)現(xiàn)“大蘇泛赤壁云”。 4、A、船艙、船頭、船尾、船背。明確:文章按照空間順序介紹,先整體后局部。先寫核舟的正面,次寫它的背面。寫正面則整體介紹核舟的體積,接著寫舟的中間部分船艙,然后介紹船頭和船尾。 B、船中間的船艙部分高起而寬敞,十分引人注目。扇上刻有蘇軾的《后赤壁賦》中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兩句,《赤壁賦》中“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兩句,和第一段末句的“大蘇泛赤壁”相照應(yīng),突出了雕刻品的主題?梢允棺x者通過想象感知蘇軾當年泛舟赤壁時的優(yōu)美環(huán)境。 C、運用對比手法:核舟之小──容量之大(雕刻人、物之多);刀法精細;人物情態(tài)畢備、栩栩如生。 5、教師可就第2個問題稍作點撥:至少有三個地方說明是“泛舟”。第一,從“蘇、黃共閱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從“舟尾橫臥一楫”船漿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從“舟子”“居右者……若嘯呼狀。居左者……若聽茶聲然”可知“泛舟”。 6、學(xué)生選例,師生一起評點:如(2)(3)句描寫得細致入微,神韻畢具,惟妙惟肖,一個悠閑自在,一個神情專注,這樣來塑造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題,也渲染了舟中輕快、愉悅的氣氛。7、略。
【拓展檢測案】
1.D 2.B 3.A 4.B 5.D 6.舟長、高、艙、窗、雕欄、窗上的刻字 7. A C 8.從中間到旁邊 9.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10.宣紙的制作方法與一般紙有很大的不同 11.宣紙有潤墨性、耐久性和變形性。 12.作比較 列數(shù)字 13.因為宣紙呈堿性,這使其能夠抵抗空氣中“酸性氣體”的侵蝕,其紙內(nèi)纖維才不易發(fā)生化學(xué)變化,紙也不易出現(xiàn)顏色變黃、強度下降等情況,所以宣紙的耐久性遠超普通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