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鐵屋子”比喻辛亥革命后依舊黑暗的舊中國。
“熟睡的人們”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精神麻木的國民。
“大嚷起來,驚起較為清醒的幾個人”比喻用宣傳的力量使較為明白的一些人認識處境的險惡。
魯迅:鐵屋子萬難破毀,即使大嚷起來驚起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也無濟于事。金心異:既然有人起來,就有可能破毀。從中我們可以了解魯迅最初的社會觀,把黑暗的舊社會估計得過于強大,對社會認識很深刻,但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思想的弱點:對群眾力量估計不足。爭論的結果是魯迅否定了自己最初的看法,看到了希望,于是振筆吶喊。
通過分析,我們得出結論:先前的思想發(fā)展是形成〈〈吶喊〉〉的深厚的思想基礎,而金心異的來訪則是寫作〈〈吶喊〉〉的直接契機。
至此,完成表格。(見后附錄)
從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年青時的夢想共有三個(好夢),一個是通過學洋務來就國,即洋務救國夢;一個是通過學醫(yī)來拯救像他父親一樣的病人,并在戰(zhàn)爭時去當軍醫(yī),即學醫(yī)救國夢;第三是想通過文藝來喚醒麻木的國民,即文藝救國夢。從作者的夢想中我們可以看出,一直貫穿在作者夢想中的是他那一顆救國救民的熱心,作者這種憂國憂民的思想我們應當很好地體會。
第一個夢是第二個夢的前提和基礎,并隨著第二個夢的破滅而破滅,前兩個夢的破滅又是第三個夢產(chǎn)生的原因。
三大夢想的破滅使作者陷入了無邊的寂寞中,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寂寞呢?
作者的這種寂寞并非真的無聊,也不是無事可做,而是一種“不特沒有人來贊同,也還沒有人來反對”的孤獨,是愛國者報國無門的憂愁,是先行者曲高和寡的悲哀,更是思想者窮天究地的反省。“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這種寂寞是作者對黑暗統(tǒng)治的反抗,對麻木國民的當頭棒喝。在寂寞中作者深刻反省,從而克服了對自己寄望過高、思想不切實際的青年人特有的狂熱病,為他以后團結眾人,從事“韌”的戰(zhàn)斗奠定了基礎。
金心異的來訪使寂寞中作者看到希望,于是開始振筆吶喊。
7. 分析小說集命名為〈〈吶喊〉〉的含義。
提示:其含義有二,一是為喚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們起來抗爭,而發(fā)出戰(zhàn)斗呼喊;一是為慰藉戰(zhàn)友,使之“不憚于前驅”的吶喊助陣。已經(jīng)不濟
從作者好夢、寂寞、吶喊的經(jīng)歷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的憂國憂民的思想一直沒有改變,用作者的《自題小像》中的一句話可以鮮明地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我以我血薦軒轅。
四.布置作業(yè)()
1、由魯迅回憶自己的夢的產(chǎn)生、對夢的執(zhí)著,你能不能談談你的夢,有什么夢?怎樣形成的?如何為夢的實現(xiàn)而奮斗?請以“我的夢”為題,寫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2、分析文中的曲筆,以“亮色的‘曲筆’”為題寫一篇評論;
3、分析作者的寂寞,以“閃光的‘寂寞’”為題寫一篇讀后感。
《<吶喊>自序》練習題
一、文學常識填空
1.魯迅先生一生創(chuàng)作的小說收在三個集子中,它們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的第一篇白話小說,同時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是________,這部小說寫在_________年,這部小說與俄國作家________的一部小說同名。
3.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是________,散文詩集是__________。
二、詞語理解
1.下列詞語(或其中畫線的語素)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質鋪(質:典當、抵押) 苦楚(楚:地方)
B.久違:好久沒見 未曾經(jīng)驗(經(jīng)驗:動詞,經(jīng)歷過)
C.侮蔑:輕視、輕蔑 無端(端:來由、緣故)
D.卒業(yè)(卒:完畢、結束) 不憚(憚:害怕)
2.自序的開頭說“我在年青時候也曾做過許多夢”,根據(jù)課文內容,分條說出這里“夢”所指的內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說說下面語段中畫橫線詞語的含義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里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F(xiàn)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shù)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么?
“鐵屋子”指的是:
“熟睡的人們”指的是:
“大嚷起來”指的是:
三、對全文內容的理解
1.課文第一段最后說“到現(xiàn)在便成了《吶喊》的來由”。下面說法中對“《吶喊》的來由”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年青時的理想和追求至今沒有泯滅。 B.過去的經(jīng)歷不能忘懷,一吐為快。
C.借以消除寂寞時光的記憶,獲得新生。 D.避免將殘存在記憶中的夢全部忘卻。
2.課文第七段中“如置身毫無邊際的荒原,無可措手”是一個比喻,請簡要分析這個比喻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下面的句子畫線部分改寫成意思比較直露、通俗的句子。
在我自己,本以為現(xiàn)在是已經(jīng)并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己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于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馳的猛士,使他們不憚于前驅。
改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jù)課文回答,作者寫把自己將要結集付印的小說集命名為《吶喊》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對語言的揣摩
1.課文第二段記敘作者少年時出入質鋪和藥鋪的情形。試分析下面一段話是否可以去掉。
“我從一倍高的柜臺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里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柜臺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文章第二部分開始有關S會館的環(huán)境描寫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的分析,合乎文意的一項是( )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