⑨“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燃。”“酷暑天,葵榴發(fā),噴鼻香十里荷花。”四季之夏,是大自然最熱情洋溢的季節(jié)。讓我們走近它、讀懂它,感受夏季的獨特之美。
(選自《人民日報》2022年5月5日)
7、下列對本文說明內(nèi)容概括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nbsp; )
A.“立夏”的由來。
B.立夏就是真正入夏了嗎?
C.影響立夏的因素。
D.主要介紹了“立夏”的形成及夏季6個節(jié)氣的氣候規(guī)律。
8、下列說法與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 )
A.“立夏”其實還沒有進入夏天,因為各地氣溫不一樣。
B.立夏時,北半球隨著太陽高度角的抬升,氣溫明顯回升,晝長夜短更加明顯。
C.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季節(jié)的變化,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反映氣溫的變化。
D.夏季有6個節(jié)氣,人們根據(jù)節(jié)氣提示的氣候規(guī)律,進行作息,固堤防洪,安排農(nóng)事。
9、下列對本文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時間順序。
B.“即平均氣溫連續(xù) 5天大于或等于22攝氏度”運用了列數(shù)字的說明方法。
C.第⑧段主要運用了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D.第②段中加點的詞“少許”不能刪去,因為“少許”一詞表明了“差距”的程度不大,如果刪去“少許”一詞,“差距”的大小就不清楚,這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zhǔn)確性。
三、古詩文閱讀。(17分)
(一)文言文閱讀。(13分,10-12題,每題2分,共6分)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①者如彼,而卒莫消②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③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節(jié)選自蘇軾《前赤壁賦》)
[注釋]①盈虛:盈,指月圓;虛,指月缺。②消:消失。③造物者:自然界,原意指“天”。
10、下列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念無與為樂者 念:考慮,想到。
B.相與步于中庭 相與:共同,一起。
C.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但是。
D.而卒莫消長也 長:增長。
1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之”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惟江上之清風(fēng)
A.何陋之有《陋室銘》
B.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
C.已而之細柳軍(《周亞夫軍細柳》)
D.公與之乘(《曹劌論戰(zhàn)》)
12、下列對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如一篇短小的日記,有時間、地點、人物,先敘事,再寫景,最后以議論點題。
華語網(wǎng)說明:我們提供的所有2018年中考試卷均為二次校對過的doc文檔格式試卷,此處僅為TXT網(wǎng)頁預(yù)覽文檔,無任何格式,如果你需要精校試卷及答案,請點此下載。
(2)請你為此次活動寫一段開場白。
六、現(xiàn)代文閱讀(二)(15分)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晨曦里的莫高窟
李寶堂
①記得第一次到莫高窟,是在上世紀(jì)70年代初,我在甘肅師范大學(xué)學(xué)習(xí)的時候。從那以后,莫高窟成了我魂牽夢縈的地方,幾十年間不分春夏秋冬,數(shù)十次到訪;騾⒂^洞窟,或臨摹壁畫,或現(xiàn)場寫生,或?qū)W術(shù)交流,每次都有新的感悟和收獲。
②在莫高窟,我瞻仰過雄偉壯觀的彌勒大佛,臨摹過美麗善良的九色鹿、慈眉善目的菩薩和神采飛揚的飛天,描繪過姿態(tài)萬千的“反彈琵琶”,欣賞過張議潮統(tǒng)軍出行收復(fù)河西的雄強之氣……正是在這“東方民族之文藝淵海”,我尋到了中國美術(shù)的古老淵源,確立了“心隨敦煌”的藝術(shù)追求。
③新中國成立后,在dang-和正府的關(guān)心支持下,經(jīng)過幾代人的精心保護和整理,莫高窟成為全世界矚目、光彩熠熠的古代美術(shù)“博物館”。作為甘肅的本土畫家,我們有責(zé)任用畫筆表達對于敦煌藝術(shù)的崇敬與理解。
④我們閱讀了有關(guān)史料與書籍,領(lǐng)略了敦煌藝術(shù)的偉大與神奇,深為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先生的藝術(shù)人生和“夜夜敦煌入夢來”“——畫入眼中,萬事離心頭”“我心歸處是敦煌”的熾熱情懷所感動。經(jīng)過反復(fù)探討,我們確定創(chuàng)作一幅以莫高窟為主體形象的絕版套色木刻版畫。為增強現(xiàn)場體驗,在動筆之前,我又一次走進莫高窟,感受金秋時節(jié)莫高日出的壯美。
⑤大約清晨七點鐘,我在朋友的陪同下來到莫高窟,登上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站在山頂,微風(fēng)吹拂,山色朦朧。三危山巔有個牌坊叫南天門,由此俯瞰群山,逶迤連綿,莽莽蒼蒼,一派雄風(fēng)。而鳴沙山和莫高窟則靜靜地沉浸在黎明的晨曦里。
⑥很快,天邊泛起了紅色,群山漸漸亮了起來。我知道太陽就要出來了,連忙來到正對莫高窟九層樓的宕泉河畔,在當(dāng)年常書鴻先生寫生過的地方,等待莫高日出的動人時刻。
⑦八點二十幾分,太陽出來了,最先沐浴到陽光的是鳴沙山主峰。高峻厚重的山體,連綿起伏的沙丘,自然流暢的流沙線條,溫暖厚重的赭紅色彩和涌動著的大漠氣息,在明亮的晨光里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這時,就像一塊大幕緩緩拉開,陽光漸漸下移,剎那間照在了依崖而建的九層樓上。只見宏偉的九層樓漸次變得清晰,高聳的攢尖寶頂、錯落的彩繪窟檐、挺拔的紅色立柱和高深莫測的紅門,在陽光下光彩熠熠,亮麗奪目。陡峭的崖壁和一個個洞窟也瞬間顯現(xiàn),凹凸有致,光影斑駁,如夢如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