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潛《游虞山記》原文與翻譯
虞山去吳城才百里,屢欲游,未果。辛丑秋,將之江陰,舟行山下,望劍門入云際,未及登。丙午春,復如江陰,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詭云:“距劍門二十里。”仍未及登。
虞山距離吳城僅有一百里,多次想去游玩,始終未能成行辛丑年的秋天,我將要到江陰去,當時乘船途經虞山下,遠望劍門峰直插云霄,但不能趁此登山丙午年的春天,我叉到江陰去,船停泊在山腳,進入吾谷,船夫欺騙我說: “距離劍門還有二十里”我仍然不能趁此登山。
壬子正月八日,偕張子少弋、葉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無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緣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詠詩處,今潭名空心,取詩中意也。
壬子年正月八日,我和張少弋、葉中理一起到虞山游玩,寄宿在陶氏家第二天早晨,天將要下雨,兩住朋友都不想去登山,我已經準備好竹杖和登山屐,沒什么可阻止我的。
遂從破龍澗而上,山脈怒坼,赭石縱橫,神物爪角痕,時隱時露。相傳龍與神斗,龍不勝,破其山而去。說近荒惑,然有跡象,似可信。
從城北出發(fā)順著城邊走六七里,進入破山寺,這是唐代常建題詠詩歌的地方.現在這里的水潭名叫“空心”,是取自詩中的意思于是從破龍澗上山,山脈突起并且裂開,紅褐色的石頭縱橫交錯,傳說是神奇動物龍的爪子和丫角磨過的痕跡,它們時隱時現相傳龍跟神爭斗,龍不能獲勝,就沖破那座山離去了傳說的內容接近荒唐,讓人迷惑,但這里有些痕跡,似乎又值得相信。
行四五里,層折而度,越巒嶺,躋蹬道,遂陟椒極。有土坯磈礧,疑古時冢,然無碑碣志誰某。升望海墩,東向凝睇。是時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
行走了四五里路,都是層層疊疊彎彎曲曲的,翻越巒嶺,趕上石徑.就可攀登到山頂上面有眾多山石累積成的土丘,我懷疑是古代的墳墓,但沒有碑文記載是誰的墓。一登上望海墩,向東凝望,這時云的顏色非;璋,天地迷蒙一片,連大海也看不清楚。
頃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駐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徑而南,益露奇境:齦腭摩天,嶄絕中斷,兩崖相嵌,如關斯劈,如刃斯立,是為劍門。以劍州、大劍、小劍擬之,肖其形也。側足延,不忍舍去。
不一會,雨下起來了,虞山中有一座古寺可以停留稍作休息雨停了,我們從小路向南出發(fā).沿途不斷出現奇麗的景色:兩旁齦腭般的山峰直逼云天,險峻的大山仿佛被從中劈開,兩邊的山崖對著張開,像那打開的大門,又像那直立的刀刃,這就是劊門用劍州的大劍、小劍來擬稱它,是因為它們的外形相像啊我兩腳斜著站了很久,不敢移動,但還是不忍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