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物性格分析。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人物性格分析。
秦王:驕蠻欺詐盛氣凌人外強中干色厲內(nèi)荏
唐雎:不畏強暴從容鎮(zhèn)定敢于斗爭忠于使命
三、課文深研。
(一)、釋疑探究。
1、如何理解句中加點字詞:“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秦王說這話的目的是進行恫嚇,從上文“且秦滅韓亡魏”一句來看,已有炫耀武力的意思,那不是不能用武力奪取,只是暫時不打算使用武力,表現(xiàn)秦王的驕橫。
2、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一句中“輕寡人”?
*秦王希望你們看清形勢,不要誤以為我們不能用武力奪取。這句關(guān)鍵是一個“輕”字,“輕”什么呢?不是輕視秦王的建議,而是輕視他的軍事勢力。這是秦王故作反問,意思是“諒你們也不敢”,也是驕橫的表現(xiàn)。
3、安陵君:“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兩人所表達的意思差不多,但從語氣和態(tài)度上看,有如不同?
*唐雎比安陵君更強烈,更堅決。
4、秦王初見唐雎時,是以一種什么樣的語氣對唐雎說話的?唐雎又是怎樣勸說秦王的?
*秦王顯得很驕橫,以一種指責的語氣對待唐雎,唐雎以同安陵君保持一致的理由,義正詞嚴地反駁了秦王,有理也有禮。
5、秦王開始接受了唐雎的勸告嗎?他有什么反應?
本課資料集:/teach/6131.html
*秦王開始沒有接受唐雎的勸告,而是怫然大怒,并以天子之怒來威脅唐雎。
6、面對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害怕了嗎?他是如何進行反擊的?
*唐雎威然不懼。他以布衣之怒針鋒相對地駁斥了秦王的天子之怒。
7、秦王最后是長跪而謝之,說明了什么?這是從什么角度來表現(xiàn)唐雎的?
*說明秦王害怕了。從側(cè)面表現(xiàn)了唐雎不畏強暴的精神。
8、你認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樣的用心?
*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禍心的,所以安陵君和唐雎君臣堅決不答應。具體答案依學生見解,不求統(tǒng)一。
9、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并且請?zhí)砌隆白保赝跽娴那藛幔繛槭裁矗?p>
*這是秦王的權(quán)宜之計,表現(xiàn)出他的奸詐狡猾。他請雎“坐”,是坐下來談,不是放棄吞并。文中所說,也只是恭維唐雎的話,從當時秦在軍事的占壓倒優(yōu)勢及秦王的性格來看,秦王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
10、唐雎列舉專諸刺王僚等吏實有什么用意?
*兩方面:一是對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厲害程度加以渲染說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訓,不要輕舉妄動,自尋死路。
11、本文最后一段描寫秦王的神態(tài)的變化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從側(cè)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氣逼人的大無畏精神。
四、體會外交辭令中的語言技巧。
(一)、體會下列句子中的弦外之音。
(1)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fā)怒,那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2)與臣而將四矣。
我將效法他們?nèi)耍c你同歸于盡。
(二)、結(jié)論:外交辭令往往委婉含蓄,隱藏著“潛臺詞”,聽話者應仔細揣摩,才能靈活應付。
五、拓展思考。
1、你認為唐雎能夠永遠保住安陵嗎?為什么?
*不能。秦滅六國,統(tǒng)一全國,是當時的歷史發(fā)展趨勢。弱小的安陵,最終還是抵擋不住秦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的步伐。
2、古往今來,有許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樣,為國家為正義不惜生命。請列舉出幾例。
*屈原直言敢諫,流浪之后憤而作《離騷》,抒發(fā)志向。最終投江而死,以身殉國。聞一多在敵人面前拍案而起怒斥敵人的卑鄙罪惡行徑,用自己的生命寫下了千古絕唱《最后一次演講》。
3、列舉我國歷史上兩個“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他們的主要事跡。(2分)
*示例:(1)墨子阻止公輸盤和楚王攻打宋國。
(2)晏子出使楚國,令楚王自取其辱。
(3)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聯(lián)吳抗曹。
4、當今中國在世界之林仍算不上強國,我們在外交上又應當怎樣做呢?
六、作業(yè)。